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第18屆臺大文學獎 劇本組決審會議紀錄

臺大文學獎劇本組決審會議記錄

時間:20151130日,下午230分至下午415分,共105分鐘
地點:雅頌坊
主持人:高嘉謙(以下簡稱高)
評審:汪俊彥(以下簡稱汪)、丘慧瑩(以下簡稱丘)、蔡柏璋(以下簡稱蔡)
記錄:羅雅璿

評審內容
高:在場的同學大家好。現在是上課時段,參與人數不會像其他場那麼多,但因為現場有錄影、錄音,所以我們一切還是要很正式地進行。
今天是我們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的第一場評審會議,而我們是劇本組。這次我們一共邀了三位評審老師,三位老師都從中南部趕上來,所以我們首先要特別謝謝他們。我在此先做個簡單介紹。第一位是汪俊彥教授,他是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的教授,專門研究劇場、戲劇;按順序,第二位是丘慧瑩老師,她是彰師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傳統戲曲,剛好這次的作品中也有傳統戲曲劇本,我們等會就可以借重她在這方面的專長;第三位是蔡柏璋老師,他現在擔任臺南人劇團藝術總監,負責現代劇場的表演和創作。所以今天我們可說是匯集了第一線跟劇場有關的專家,甚至創作者,而相信接下來的討論也會提供在場同學或創作者許多值得參考的意見。
首先,按照我們過往劇本評選的標準。因為歷來劇本投稿的作品不多,所以主辦單位把初選、複選和決選合在一起,而我先提一下我的看法,請在座評審看看這樣是否合適。請每位評審先選出四篇你們認為最理想的作品,每篇一分,而其中只要有任何一篇超過兩票,我們就直接進入決選。這是第一個程序。接下來,請你們針對票數只有一票的作品進行順序上的排列,以1234這樣一直往下排,名次總和最少的,我們會與前一輪兩票以上的作品一起進入決選。決選之後,我們再從中選出五篇,讓三位評審排出名次,最後再根據這些名次排出首獎、貳獎和參獎等。不知道各位覺得可以嗎?如果覺得可以,我們等下就按此程序進行。
那在評選進行前,想先請三位評審老師針對這次參賽的十幾篇作品,簡單講一下初步感想。先簡單講幾句,我們之後再根據投票結果一一作細部討論。

丘:主持人、兩位評審、在場的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參加這次臺大文學獎劇本組的評選。彰師大也有「白沙文學獎」,但我今天來這裡卻很羨慕你們,因為這裡的獎金好高!(笑)
其實在我還沒到彰師大服務前,我就已經評過彰師大三屆的文學獎,都是劇本組。那我這次看到臺大同學的劇本,真的滿驚豔的,尤其是剛剛提到,我的專長是古典戲劇,而這次有幾個劇本讓我一看到就開始想它演出時的畫面,它在劇場上會怎麼呈現;傳統戲曲部分,它在唱曲時可能會配什麼音樂。雖然同學在寫作時可能已經把曲牌和唱段都註明清楚了,但我卻一直在思考,它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唱可能會更好一點?這些,都讓我腦中浮起許多有關舞臺的想像。基本上這樣都算得上是滿成功的劇本,因為事實上我們在講所謂「劇本文學」的時候,它應該就是一個半成品;而因為劇本本身就是一個半成品,那對一位文學研究者來講,它就不能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它能有更好的畫面感、可見度,若能有更多劇場的設計和安排,那它其實就邁向了真正舞臺演出的更進一步。所以整體上來說,這屆投稿的作品,以學生的程度來講,是比較成熟的劇本。因為我評過幾次的文學獎,會發現許多學生的劇本太重視他個人的想像或理想性,因此有時候會忽略了「劇場性」,而很開心這次的劇本較少出現這種情況。
這次的某些劇本甚至還讓我看見我的老師王安祈的影子,可能是王老師的影響力很大吧?但對創作來說,走出自己的路其實是更重要的。那說了這麼多,我只是先「拋磚」,來引出接下來兩個「玉」。

汪:今天很高興可以回到母校。我是臺大中文系、臺大戲劇所畢業,到國外念了劇場後再回台灣。很高興這次可以看到學弟妹們的創作,這讓我想到自己在臺大文學院唸書的時候,很多話想說,也拚命在找適合的美學形式。我相信,能在年輕的時候多做這些嘗試是好的,若能繼續下去,哪天說不定能變成另一個蔡柏璋;若繼續在學術上深造,就會是下一個丘老師。我相信這次投稿的同學未來都會是可造之材,因為我已經可以從這次作品裡,預見他們未來會在戲劇這方面繼續嶄露頭角了!保持那樣的敏銳度,相信他們未來會是藝文界和劇場界一股驚人的力量。
其實我跟丘老師有很一致的感覺,我在看每個劇本時也會很注重它們的「劇場性」,因為我始終相信,每一種文學形式都有它適切的表達方法,那戲劇和劇場有它自己最迷人的地方。所以在看每個劇本時,我會特別看這位作者對空間的敏感度、對聲音的敏感度、對角色關係之間的敏感度,或者是對情節設定的某些細節,這些東西搭配起來的話,甚至也不一定要是非常傳統的寫實戲劇那類的表現形式,只要作者能言之成理地在自己的一個世界當中,呈現出完整的劇場性,那會是非常、非常吸引我的地方,所以我大概也會用這樣的標準去看這些劇本。
我覺得這次能將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混在一起討論,其實是很好的,因為對我來講,其實從來就沒有「傳統」和「現代」這樣二分的概念,而是這二者間,你如何搭配並將它們呈現在劇場。像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優秀的劇本,都是將那些被稱之為傳統戲劇的元素放到現代戲劇來,彼此間卻產生出很有意思的火花。所以與其說讓我們回到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分界,倒不如說這些劇本能掌握到很好的劇場性。那以上說的這些,其實都是我在看這次作品時,感到非常、非常開心的。那我也很期待接下來和兩位老師的討論。

蔡:大家好!我覺得我每次在參加這種場合都是一種學習,因為我是屬於比較沒禮貌的那種,但大家在很正式的時候卻都會很「拘謹」(看向其他兩位老師)。好啦,其實前面兩位老師有提到,我當初在看這些劇本時確實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什麼要把傳統戲曲跟現代劇本一起比?我一開始就有這種困惑在,但我又告訴自己,先不要在第一時間下判斷,所以我就先把所有作品看完。而我看完之後,終於比較能理解俊彥教授剛剛所補充的觀點。
其實我發現三位教授關注的點都一樣,第一個就是「這個劇本到底能不能演」?所以,若我看完這個劇本,覺得它可以演,就會在旁邊寫上「actable」,代表它「可以演」,接下來,我才會去考慮是否要繼續討論這個劇本。
雖然我自己曾寫過一些劇本,但我一直認為我寫的東西屬於「非科班」,因為我沒有上過什麼劇本寫作課,有的話也只上過紀蔚然老師的一堂課。所以我自己在寫的時候,很多是靠自己的想像去摸索,好像都是從自己的喜好開始寫起。譬如我一開始寫作時喜歡用很繁複的語言來堆砌節奏,而那時候我也知道自己喜歡這種表現方式,所以也會針對這方面去玩或發揮,那很多聽得懂的人會覺得很有趣,也有很多人會覺得莫名其妙、毫無邏輯或賣弄玄虛。所以今天我很高興自己能來當評審,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我其實投過滿多文學獎,卻只有得過一個,而那個獎是因為,我自己有意識到那是我用最正統的方式去寫的(劇本),其他那些照我自己心意、快樂去寫的劇本卻從來沒有得過獎。甚至後來,我在某個場合遇到一位文學獎評審,他知道某個作品是我的劇本後跟我說,那時候評審們在討論時,一致認為這個作品有「翻譯劇本」的嫌疑,覺得是某個寫得很好的西方劇本,翻成中文後再拿來投稿。雖然我聽不出來他到底是在稱讚還是污衊我,但我心中其實一直在暗罵那些評審是「老古板」,竟然把我的新東西說成是……這讓我很好奇我等一下會不會出現很莫名其妙的選擇?(眾笑)那等一下我們再來看結果會怎麼樣。

第一輪投票
高:反正今天請三位來就是要綜合各種不同背景的建議,那我們會再據此選出綜合來說最好的作品。我們現在先來進行第一個初選程序,首先你們每一位要選出四個你們認為最好的篇章,不用排順序,先挑最理想的四篇。


高:從統計結果看來,目前顯然只有兩篇是超過兩票的,剩下的都是一票。那第一篇和第十一篇我們可以直接進入決審;至於剩下的篇章,待會我們還要再進行排序。在排序之前,我想請三位評審先針對一票的作品分享你們的看法。第一篇和第十一篇我們可以稍後再討論沒關係,因為等會決審時一定有機會討論。首先,我們先討論第二篇〈極月山莊〉

〈極月山莊〉
汪:這是一個歌仔戲的劇本。歌仔戲本身是一種非常注重「演出感」的表演,它是不是能夠演、它的任務跟劇情結構是不是能在每一幕的分鏡當中串出一個對的「舞臺味」,對我來說是格外重要的。基本上這是一個可演出的劇本,且歌仔戲的傳統味作者也有抓到。但在評審過程中,有時候這算是一種「相對性」吧,在我對某些表現方式更在乎的情況下,我覺得至少他把那種歌仔戲的味道抓得很準,然後劇場性也抓得到。雖然作者似乎為了迎合這種表演形式,有點掉入有些刻板的人物塑造,在後面翻轉的過程也有些可惜,沒能好好把握,但基本上我覺得它作為一個歌仔戲劇本的體制,它的表演性、音樂性,我都可以充分地在閱讀過程中感覺到。以現在的情況,一個寫作者若能掌握基本的歌仔戲劇本寫作範式,我覺得這樣的人是很值得培養的。那在這樣的立場上,我覺得一定要給這個作者一個機會。

丘:〈極月山莊〉其實是我曾經考慮的入圍者之一。剛剛俊彥也有提到,作者其實有抓住那種歌仔戲(臺語)的韻味。我還覺得這個劇本很好玩的是,它就是「俗」(臺語)嘛,很有味道又很貼切。那它的確也有一些窠臼,比如像我這種讀者更強調「文學」和「閱讀」的部分,我在讀的時候就一直在想它的「懸念」在哪裡?但是一直讀下去,我覺得它沒有懸念,因為我都可以推測角色的下一步是什麼。當然這也不能怪同學,因為我太愛看科幻小說了,所以我會一直覺得這個劇本「缺少懸念」。而正是因為它沒有懸念,我看到最後會覺得它「爛尾」,有一種草草結束的感覺。我還在想是不是因為字數的關係,所以作者寫不下去了?但我最後覺得是這位作者太客氣了。因為我一開始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它其實是我的選擇之一──就我而言,它整體的鋪陳和戲劇張力都很不錯,但說難聽的,要「俗」就「俗」到底嘛!可是這個劇本沒有,讓我好像「突然吃了一隻蒼蠅」的感覺,就哽在這裡了,所以我後來就沒有把它列在我選擇裡的前四名。但我也很贊成俊彥說的,它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歌仔戲劇本,卻似乎受限於字數的關係,沒能好好發揮。

蔡:我不是放馬後炮,但我完全贊成兩位老師講的。這個劇本前半段的情節是很緊湊的,但結尾草率,看到後面會覺得有點「軟」(臺語),讓人會想問:怎麼會這樣?而的確,它的格式是所謂「歌仔戲劇本」,從這方面來看,我覺得它是很具規模的,是很值得鼓勵的一個範本。我剛剛投票時一直在掙扎的其實就是這個(劇本),我給它的分數還滿高的,有到A,但因為只能選四個,最後就沒有把機會給它。

高:沒關係,大家講完意見後,或許還可以再表決。接下來我們討論編號三的劇本。

〈關於青春,我想說的其實是……
蔡:我選這個劇本的原因或許會比較「私人」一點。首先,我覺得它語言的鋪寫對我來說還滿真摯的,特別是閒扯淡和三個男人間的聊天等,描寫得還滿真實的。但你也可以說這是這個劇本的特色或癥結點,因為裡面有很多討論到最後會有點漫無目的,可能會有點空洞,可能會有點像是「為了抒發什麼而抒發什麼」。可是我又回頭看這個劇本的劇名,「關於青春,我想說的是……」,這讓我覺得,可是青春就是這樣,不是嗎?青春就是為了傷感而傷感,為了討論一些空洞的事情而空洞、而抒發……另外,又因為我個人覺得,「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那這個劇本呈現出的一種氛圍,其實就是「青春的本質」,因此從這個觀點上來說,它的內容和形式其實是滿對稱的。這是我覺得這篇可以進入前四名的原因。

丘: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其實我想到的是之前中國的一齣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所以我認為或許作為一個影視作品,它是適合的。就像剛剛講的,裡面有很多murmur,有很多nonsense,這都無所謂,但我又特別把我們的徵稿要求拿來看,上面寫著「舞臺劇」。所以我個人會覺得,如果它作為一齣舞臺劇,它可能會有點「乾」。像這次有幾個劇本,如果它們今天選擇另一種表現形式的話,可能都會更適合。我們都知道戲劇有很多種,有舞臺的、有影視的,那這個劇本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少年維特的煩惱」嘛,裡面有很多「有的沒有的」,這都是我們大家日常生活都有經歷的,可是對我來講,我覺得這個劇本作為舞臺劇的話,可能不是那麼的適合;而我覺得它如果作為一個影視作品的話,它反而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汪:蔡老師剛剛一開始提的時候,其實就戳到我的點。我覺得這個劇本裡有太多作者為了抒發而把自己的語言套入角色的狀況,甚至有些角色會在某些情況下說出一串長篇大論,這有些不太符合那個角色跟當時人物或情境間的關係。若以現代語彙來講,可能會因此顯得有些「文青調」,而這會使得這齣戲在劇場展演時,劇作家會在舞臺上跳出來,而把所有的角色吃掉,最後我們只會看到劇作家他自己想要講的話。這對我來說,是角色無法成立的一個很大的障礙,而這個障礙會把我在閱讀時的情緒一併拉扯掉,這讓我覺得有點可惜。當然我也同意蔡老師說的,作者的確有抓到那種青春逝去的感覺,不斷地想要回去而無法往前走的那種停滯狀態,這一點我是滿欣賞的。但可能正是因為作者對青春有太多話想講了,所以它可能更適合作為一個長篇電視劇;又或者增加一點文學性,或許它也可以往散文的方向走。對我來講,那樣的敘事或許更能表現作者的說話意識,而不會讓角色變成作家說話的傀儡。

高:好,那我們先跳到第七篇。

〈婚姻諮詢〉
蔡:我必須要先講的是,這篇之所以會投我所好,是因為它的語言生動、自然又充滿節奏性;整體來說,是一個較鬧劇式或喜劇式的有意思的短篇。但它的錯字實在是太多了!我發現有部分作品會不太注重劇本最基本的格式,這有時候是滿嚴重的扣分。我個人是喜歡它的語言,如果演出時節奏掌控得宜,我想會是個很成功又可愛的小鬧劇。

丘:我也贊成柏璋的想法。其實這篇是我排名第五的作品,所以等一下柏璋可以先跟我拉票(笑)!我覺得這個劇本非常可愛,像剛剛有講到,我那時一看就覺得它「有戲」,非常生動。這次投稿來的劇本有不少是一直在「對話」,但大部份的語言都很乾澀,如果真的在舞臺上演出,可能會像剛剛俊彥所講,變成是作者一直在講話,而不是角色在講話。可是這齣戲很好玩的是,它是角色在講話,而且角色和角色間的互動也相當自然。這是一齣非常簡單的戲,它的線索非常單純,角色總共也只有三人,但整齣戲若搬到舞臺上,不只是對話而已,它的整個故事其實都是非常有畫面感的,因為整體來說,它就只是建構在一個很簡單的小設計。就像很久以前,臺灣有北中南三區大專院校的戲劇比賽,而就這個劇本來說,它其實正是個很適合學生演出的劇本。它很小巧,又很荒謬,但你又可以在笑鬧中看見一種人和人間的關懷,像夫妻間該如何經營感情?而夾在兩人中間的心理醫生,他又是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還有像「新人進洞房,媒人丟過牆」那樣,它最後的結局會讓人想一直看下去,會讓人想:他(作者)到底該怎麼收拾?其實,我也很喜歡這個劇本,但最後因為還有其他更優秀的(劇本),所以它就不小心在我的取捨中被割捨掉了。

汪:我也非常喜歡這個劇本的語言性,像是它語言的節奏、角色間藏著的那點機智、彼此吵鬧的過程,這些我都非常、非常喜歡。可是我覺得作為一個有意思的劇本,它可能就不能停止在這邊,因為你把角色寫好了,但你還要能寫出這些角色間互動後的結果。雖然每個角色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漂亮語言,但當它們堆砌出來的東西最後卻沒用到,我會覺得有點可惜。大概是在這方面,讓我最後還是沒有辦法選擇它,因為那個心理醫生的位置實在太弱了,弱到最後他反而被病人擺佈,我因此看不到這個角色最初在設定時所站的位置。這讓我開始去想:在這樣機智的語言中,為什麼要設定一個心理醫生來鋪陳這對夫妻的關係?他甚至可以在其他事件中被拉入這兩人的關係,但這個劇本卻安排他被夾在這對夫妻中間,任他們牽著走,完全失去一位心理醫生本來可以因為個人專業,而介入、玩弄甚至調整這兩人關係的主動性。所以我一直看到作者讓心理醫生的角色變弱,他(心理醫生)突然被拉進兩人中間,卻反而讓整個三角形結構鬆掉了,這會讓我覺得它(劇本)就只是這樣一個「鬧劇」。鬧劇,很有劇場性,但我們現在的鬧劇其實已經夠多了!(眾笑)這邊我覺得很可惜,最後讓我沒有把它選進來。

高:那我們來看編號八。

〈佔領劇場〉
丘:〈佔領劇場〉很明顯以「318佔領立法院」為影子,所以當我一開始看到這個劇本時,我覺得它有一個很深的反諷,就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讓我也開始去想,現在很多人試著去重新解構歷史,像「歷史到底是誰書寫的?」這類話語權的概念。這個劇本出現很多內心獨白,但作為一個舞臺劇演出,太多內心獨白或作者想要操縱的東西,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太好的表現形式。可是我在看這個劇本的時候,想著作者若能從中學習如何去解構歷史、神話,學著去面對現實、社會和媒體等各種力量的糾結,同時從一場學運背後看到一些真相,我覺得這相當難能可貴,且也是一個事件過後值得我們共同去省思的。這個劇本的巧妙之處在它將劇場和立院揪合在一起,讀者隨時可以看到那個「立院」其實就是「劇場」,而裡面每天都有人在「表演」。看完這個劇本,會讓我開始省思:這一切到底是誰在操縱?難道連演員也是被操縱的人?我想起多年前西方小劇場剛進來時,有個導演要求他的演員全身塗滿嬰兒油、戴著絲襪在路上爬行。事後有人問這個演員:「你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嗎?」這位演員回答說他不知道。當時就有很多人質疑,當一齣戲會讓「演員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那這齣戲是有意義的嗎?最後導演跳出來說,這齣戲其實是他的一種「實驗」——他在實驗這齣戲如果連「演員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麼」,它是否能帶給觀眾另一種省思?當然,這齣戲演出時我還很小,並不是很懂,但我在回頭看今天這個劇本時,我就去思考,我們的立院,或者是說,在這個現實社會的大舞臺上,難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懸絲傀儡嗎?我們後面是否都有一個人在操縱?而這個操縱,難道也只是一種更無形的東西?以上是我在挑選作品時,最後決定把它放進來的原因。它的劇場性或許值得更多思考,但我更喜歡的是這個劇本想突顯的意義,所以應該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很「純粹」的選擇。

汪:直接講的話,我會覺得作者需要再離這個事件遠一點。我覺得作者是想透過這個劇本裡的很多話,幫助他重新理解318。可是劇本中的幾條線索還沒有被處理得很縝密,像是人物間的關係或他們對外的關係等,這些都還沒有被處理到具有足夠的內在合理性,但卻用一種「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外在來包裝,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其實所有劇本大概有意無意都會觸碰到。尤其是它的結尾讓我覺得有點遜掉了!作者有非常敏銳的社會敏感度,他也嘗試將這種敏感度作為他創作的滋養,這點卻是讓我在閱讀時,令我覺得眼睛一亮的地方。如果他(作者)能讓這齣戲再多沈澱一下,用他敏銳的思考組織人物和情節等戲劇關係,最後再找到一個更合適的說話方式,我覺得這個劇本應該會變得更有意思。

蔡:我覺得這個劇本立意非常良好,能借用劇場作抒發己志或政治運動的平臺。但如果一個劇本能讓讀者感到抽離,用「立意良好」來稱讚它,那麼它可能又太讓人出神了,這就有點可惜。就像剛剛汪老師提到的,我其實也很開心能看到有同學願意用他的政治敏感度來書寫;可是同時,我也常在思考,劇場作為一個說故事的場域,它還必須經過一個「轉化」的過程。像電影《灣生回家》裡面,有一位老奶奶去參觀重新開放的總統府,她會在踏進去的那一刻,突然想起她曾在總統府工作的父親,想像他會從裡面走出來,伸出雙手來迎接她。所以我覺得在寫一個故事的時候,你必須要「回歸」,你可能要透過一個角色,和他的一些可能很私人的故事,帶讀者重新回到那個大時代,感受那被迫離開的悲哀。角色或許只是單純想念父親,但我們這群讀者或觀眾卻可以透過這個小人物的故事,自行去聯想那個大時代可能會有的無奈。我給這位作者的建議是,重新去思考該如何轉化自己對政治運動的不滿,去思考該如何抒發己志。另外,我覺得劇本整體上,角色缺乏「行動」,整個劇本就是一群人被困在一個地方一直講話,有些地方會變成有點像是在說教,這部分我覺得有點可惜。最後,我覺得這個劇本的形式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它加入了和現場觀眾的互動,而這部分我是很欣賞的,這讓我聯想到我曾看過一個德國導演,他有一齣戲叫《人民公敵》。戲進展到一半時,有個演員演一位演講者,他站在臺上陳述一個很具爭議性的問題,接著讓臺下的觀眾向他提問、向他抗議。這齣戲我是在伊斯坦堡看的,事後我問在其他國家看的朋友,他們說那齣戲的力量大到真的有觀眾當場和臺上那個演員吵起來,甚至還有人因為不認同而差點衝上去打他。我在讀這個劇本的時候,其實就很期待會不會有類似情況出現,但一直看到中間段落,這種和觀眾的互動性與共存性突然就消失了,只有在開頭和結尾的部分出現。而就我而言,作為一個公共性議題的劇本,他大可在這方面多玩味一點,只在開頭和結尾,似乎有點過於簡單化了。

高:我們再來看編號九。

〈年夜飯〉
汪:我之所以投他一票,是因為我喜歡他能掌握到非常簡單的人物,然後可以成功進入這個角色。每個角色都背負了一些歷史包袱和對家庭的情愛,而作者僅透過一餐飯的時間,很精準地用一個場景呈現——一群人和一場年夜飯。每個角色非得回來,即使他們都帶著不滿,但他們又同時充滿充分的感情,一份愛護與愛惜彼此的情感:有沒有可能,年夜飯可以成為救贖,而在這裡找到一個行動的機會,重新開始我們的人生,即使心裡明知道不可能。其實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我覺得作者把這個張力控制得很好,透過一頓飯的時間、一個場景,所有的事件匯聚到這個點,期待透過這個點來解決但又解決不了。透過這樣的情節,讓我覺得好像回到早期從Ibsen(易卜生)下來那種現代戲劇,戲中反映出對家庭和命運癥結點的抗衡,這一點我很喜歡,我也能知道這個作者他了解如何處理角色。可是有一點可惜的是,整個故事到後面有點太快倒下來了!整個倒下來是指後面加了太多情緒,很多情緒一直塞一直塞。後半段的劇本我沒辦法那麼喜歡,我覺得有點可惜。劇本最後變成很多情緒的積累,積累到最後……(嘆氣)變成很深的沈痛。但後來我考慮後還是決定繼續支持它,因為我覺得作者把人物的情感透過一個小的事情,用一個充滿劇場性的場景呈現出每個人背後的家庭創傷經驗、家庭關係和彼此之間的愛,我覺得在這一點他沒有太流於狗血,還是可以找到每個角色所承載的痛苦和愛恨情仇,所以在這一點上,後來我決定應該還是要留它。

丘:你拉票拉得很夠力(笑)!其實我一開始看到這個劇本也蠻喜歡的。我不太清楚各位家裡的年夜飯是怎樣的情況,但我非常喜歡我原生家庭的年夜飯,我覺得那是一個很溫馨的場景。當然結了婚我就必須在夫家吃年夜飯,這沒有不好,而且我也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公婆都對我非常好……但那個感覺是不一樣的,和原生家庭裡的氣氛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感觸非常深,特別是我們在做一些女性研究時,會發現很多女性平常沒有和公婆同住,但等到年夜飯時勢必得回去,例如最有名的可能是于美人,這樣的情況其實讓很多女性在年夜飯時都背負了很多不愉快。當然這樣的不愉快我想每個人的狀況應該都不一樣,所以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與所選題材時,我很開心。剛剛就像俊彥曾提到,每個人都背負著很多扭曲的情緒,只是我在看劇本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劇本雖然凸顯了部分人物內心的幽微,我卻非常期待能在這樣子的一場年夜飯之後……看到它怎麼解決。所以剛剛俊彥提得非常好,最後好像只剩下情緒了!然後這個年夜飯碰觸了太多太多問題:食安、家暴、女性主義、人道或是同性戀,我覺得有點混亂,變得有點亂槍打鳥的感覺,什麼議題都碰到一點,什麼議題都丟下來,但這些東西是不是有足夠力度去造成這樣人性的扭曲,其實我很想質疑,再加上最後並沒有在突變之後再給你一個期待,所以我最後並沒有選擇它,我覺得這個劇本充滿了問題,可是這樣的問題和情緒沒有很好地被處理;而這個劇本字數上還不到一萬字,應該還可以多花些力氣去經營後面的情節,不要讓它像是火山一樣,馬上要爆發了,但爆發之後你卻沒辦法收拾。這是我對這個劇本的一個想法,我建議作者可以再去處理後半段,不然我覺得每個看似很簡單的人物背後其實都充滿了張力,但是在碰觸到問題之後……我也建議不要一次選擇這麼多議題,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議題去處理,最後再做一個收束,它便會是一個很不錯的劇本。

蔡:這個劇本我也覺得是「actable」,是一定可以演的,我喜歡它的角色,我也喜歡它前半段的鋪寫,而且我覺得它在時間點的設定和想討論的主題上相輔相成,我覺得很棒。和前面兩位老師講得一樣,我也覺得結尾太可惜了,對我來說,結尾部份除了大多是情緒上面的書寫外,也變得過於抽象,那個基調變得和前面不合;又或者說它沒有一個「轉化」的過程。當然這不是說前面那麼寫實後面不能抽象,它只是讓我覺得缺少一個轉換的過程,所以我看到最後會覺得有點草草收尾。我也贊成丘老師講的,真的它碰觸的議題太多,但因為我自己在寫劇本時也常被人家說寫太多議題,所以我提供另外一個思考角度——不是不能寫這麼多東西,而是說你寫那麼多東西之後,如果你要用一個無疾而終的方式收尾,那我覺得你討論的東西力量要再大到一個程度,達到一種戲劇的張力程度,然後到最後一空的時候,會讓人家覺得:「蛤?就這樣子嗎?」或者說「難道沒有別的方法了嗎?」可能用那個落差感,可以製造一個最直接的生理感覺,比如說失落的感覺。但這個劇本的長度讓我覺得沒有鋪陳到,而且張力也沒有大到那個程度,這讓我覺得這個抽象的結尾,沒有讓我感覺到好像「這個世界沒有改變,剛才那個事情沒有解決,可這不就是人生嗎」……之類的這些感觸,這些感覺沒有很完備,看到最後會覺得有點草率,我覺得這是它可惜的地方。

高:那我們趕快進到編號十。

〈老薑〉
蔡:我覺得它是「actable」的戲,裡面很多隱喻的概念對我來說蠻有趣的,用幾種關係來代表不同臺灣人民的性格。它的語言對我來說也很輕盈有活力。這個劇本其實讓我有點掙扎,因為它和前面幾個得到差不多的分數。我覺得最後會選擇讓它勝出的原因其實和佔領劇場〉有點像,雖然我是討厭劇場式說教的人,它同樣也是在講「鬼島」的事情,但我覺得它轉化的程度比佔領劇場〉多一點,所以我就覺得應該讓它先出線。

丘:我沒有選這個劇本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之前才看過《押解——菜鳥警察老扒手》(笑)。我會自行去想像那個菜鳥警官,而且我看到這個劇本時還會想到劇中那個火車,還有「在火車上該怎麼去表現」才不會是很枯澀的。我看到劇本裡的阿伯角色真的覺得很可愛,他在臺上真的是一直在喃喃自語,我就會想:這個阿伯在講些東西的時候,他其實就很具有荒謬性。當然在第二場的時候他就會有比如說「餐風露宿」的演出畫面,但這其實是在做一個對照。這劇本其實對我來說是整體荒謬性很高的,可是如同剛才柏璋講的,重要的是它怎麼去轉化?這些東西怎麼扣合在一起而且如何轉化?對我來說,看到最後我沒有太多期待,也沒有太多懸念,感覺它處理的過程是比較粗糙的,也比較草率了一點。對我個人來說,我在這個劇本看不到太多「行動」,看不到整個舞臺上的行動感,這讓我覺得它對觀眾的吸引強度可能沒有那麼強。

汪:以列車或火車作為敘事或舞臺意象,若不要講太遠的話,1980年代王友輝老師大概就有這樣子的作品,他那時候把劇場以火車車廂作空間就設定得非常好。回到這邊,我會不自主地想:這劇本要怎麼以火車做場景?對我來講,即使不用火車,這個劇本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它很清楚地只是想要以火車、軌道和臺灣這幾個東西變成他(作者)想要描述的情景和狀態,以至於當中每個人物或角色變成有點「倒格局」的味道,好像每一個角色都想要呈現一個臺灣面向,可是劇本裡的每個角色本身沒有很多內涵,最後變成只是在質疑的某一個社會面向。相較來講,佔領劇場〉還可以看到角色有點混亂,但在這個劇本,所有角色變得有點單一,變成所有元素都只是為了拼湊出作者對臺灣的認識。嚴格來說,我覺得它對於臺灣的認識有點太簡單了,好像在怪罪資本的時候,資本就只有一種長相——資本主義就是萬惡的,人就是貪心的。我覺得作者對於這些議題的認識都有點太簡單了,以至於整個湊起來,雖然有抓到巧思和描述劇場的方式,大致的敏感度或方向也是對的,但還需要經過練習與多寫才不會變成看到什麼就寫什麼,變成列車不像是列車,而是拼裝車,有點可惜。

〈東海黃先生〉
高:好,我們來到最後一篇了,有請丘老師。

丘:這是一個非常精簡的劇本,富有奇幻效果,特別是它在舞臺上有三個面向的門。大致上這就是《東海黃公》的故事。東海黃公就是一個有法術的人,他年輕的時候可以和老虎搏鬥,後來他老的時候就被打敗了,甚至被吃掉。我一開始看這個劇本時,可能是我先進入這樣的情境當中,所以我覺得它設計的非常巧妙,特別是它是總共才五千多字的一個劇本。它非常精簡地表現除了《東海黃公》這樣一個原有故事外,還跳脫出來並加入了比較多奇幻感,可是又依循原來《東海黃公》的故事,最後和《東海黃公》一樣有個不太好的結局,因為他(東海黃先生)其實落入了自己的陷阱並被人家陷害。我覺得這裡面的人物其實非常簡單,但整體的設計卻用很簡單的場景就構成一個畫面。它設計有三扇門,所以我一直在想它實際演出時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可能是一個三角形,像是「賓士」汽車的品牌標誌。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情,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可愛且非常精簡的劇本。為什麼大家不喜歡呢?太奇怪了。

蔡:我覺得我只能夠代表一群比較沒有常識、不知道《東海黃公》故事的讀者。我不確定讀過原著是否會影響我的觀點,但聽完丘老師的評論之後感覺是有的。但如果我就是碰巧沒看過這個故事,其實看完之後會有一種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感覺,再加上這個劇本標點符號都亂標,我有點受不了,所以便會以一種「你能對自己的格式稍微尊重一點嗎?」這樣心情去看待它。我的理由就很單純是我不知道原來那個故事,所以我看完會覺得有點不知所云。

汪:我也覺得這個劇本好像是作者突然睡不著覺或是他早上起來靈機一動,想到可以這樣寫所以就開始寫。我覺得整個劇本處理的時候有一點作者自己的巧思,也有一點自己的設計邏輯和想要講的「天外飛來一筆」的靈動,東西出來後我卻覺得……不好意思講太直接,但我覺得它不是一個很誠懇的劇本。我覺得它的語言和角色不太契合,不只在劇場演出時會覺得有點做作,我在閱讀的時候也會覺得,不知道為什麼一個酒保會說出這樣子的話。還有它的標點符號不知道真的是亂標,還是刻意想要呈現這個樣子?唉……(嘆氣),這個地方讓我一直無法進入這個劇本,無法去欣賞這個劇本的靈動,其實我覺得這個靈動是很有意思的,就是那個劇場空間轉換的時候,我覺得作者他有一個很好的天外飛來一筆的點子,但它整個呈現的時候有點太依賴那個很機智的點子,在細節上卻沒有好好鋪陳出一個很完整的關係,我覺得這點讓我最後還是無法好好欣賞這個劇本。

高:這七篇都是一票的劇本。評審們各自講完自己的意見後要排名次,而總共至少有五篇要進入最終決選,所以現在我們要為這七篇進行排序。排序前面三名我們會進入決選,也就是綜合之後名次總和最少的前面三篇會進入決選。那我們在這七篇排序之前,你們彼此之間有沒有想向對方推薦哪篇,希望對方列入前三名?

蔡:我是真的覺得〈婚姻諮詢〉不錯。

高:你們最後可以自己獨立決定,但現在可以先推薦。

汪:好吧,那我覺得我還是想要為〈年夜飯〉說話,我覺得它的角色設定是對的,比如說那個男生是一個讀很多書的人,所以他姐會諷刺他說:「噢,小博士回來了!」所以的確是有一點點「憤青」在家裡的這種感覺。又比如說他自己的身份呀,或是爸爸媽媽對他的關心……他其實有很多話想說,所以那個「介意」在角色中有可能是成立的。

蔡:我完全贊成,我喜歡〈年夜飯〉的角色勝過〈婚姻諮詢〉,只是說今天就整個來看,〈婚姻諮詢〉擺明就是要鬧劇,但只要你夠完整,你要鬧到底也無所謂。其實〈年夜飯〉前面我很喜歡,非常喜歡,只是到後面我覺得那……

丘:缺乏那個轉折。當你真的把它建構成很大很大的東西,然後最後就突然落空了,會讓人覺得期待落空,想像和期待之間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事實上這個劇本目前沒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一樣就覺得它有點爛尾。

汪:它的確是爛尾,但這爛尾真的有點……它真的有點爛。

蔡:如果作者在下面聽到會很難過,你要說「稍嫌草率」!

汪:那我講它為什麼不爛。就是最後讓我有點感覺是──我們讀了這麼多書,有這麼多反抗力量且對很多東西這麼敏感,但竟然禁不住他爸爸最後那一聲:「幹你娘!」這樣。真的,他爸爸一出來摔東西嘶吼的時候,那個空間感就出來了,但這些人也就回到一種無能為力的狀態。當然最後還是有點陳舊,就是最後我們真的找不到任何救贖。當前面的所有努力堆積不出來且轉折不出來的時候,他爸爸就進來,整個東西就突然垮下來。我覺得作者在這一個情緒還是抓得很準,就是再多的努力或再多的社會正義,最後還是抵不過他爸爸的一句話,然後他媽媽很快就撤(投降),儘管他媽媽就是那個被揍呀被打被罵的角色。這一點上我是覺得有點老套,但就整個情境的塑造而言它還是有說服力的,所以我覺得它可以進入決選,只是我們還要再討論。另外我也同意柏璋說〈婚姻諮詢〉是鬧劇是OK的,我同意它可以進入決選。

高:好吧,各位都互相爭取了,那我們就針對一票的七篇進行排序了。一票就是237891012
(評審各自思考排序)


高:好,先謝謝評審針對作品暢所欲言,我想對作者來講,你們意見是很珍貴的,不管是正面或反面。那在還沒看結果之前,其中有三篇是各位沒有選的,三人都沒有選,可否請你們綜合地給作者們一些寫作上的建議?因為我們這次的篇章才十二篇,也許有些作者在現場,也許有些決審紀錄上會記載,所以針對456那三篇,因為你們都沒有選,所以可否綜合性地給一些寫作上的建議或談談你們的觀感?簡單講一下就可以了。

汪:綜合來講,我覺得就是回到一開始我所說的,我覺得這三篇劇本的劇場性不夠,很容易回到劇作家自己和幾個角色之間,而這其實沒有辦法把整個劇場的空間或是人物的關係塑造得很徹底。我覺得這三位作者很可惜的是沒有掌握到劇場或劇本作為一個表現的形式時,該如何善用劇場或劇本的優點說出他們真正想講的內涵。那對我來講,這三篇可能有一個共通性是在這裡。

丘:我想剛剛俊彥有提到,而我一開始也有說「劇場性」,也就是劇本怎麼樣可以放在舞臺上搬演?當然我們做文學研究的話,會先去做像是「主題思想」之類的分析,於是當我看到一個劇本的主題思想很有趣的時候,常常我的那個學文學的部分就跳出來了,所以我其實還蠻喜歡〈鋼鐵心〉的。剛剛說過我看很多科幻小說,但是我在看這個劇本的時候,發現我跟其他兩位老師不太一樣,就是我常會進入作者的心態,所以剛剛說那個斷句或符號是否用錯啦……諸如此類,我會覺得作者是故意的。其實我在看這個劇本的時候,裡面有些話語我覺得很專業,我也看不太懂,我卻覺得他(作者)是故意的,故意要去塑造所謂的「科技」。我覺得這個劇本就是在講「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我覺得很有趣。但你的這些想像和這些關於科技和人性關係的反思,無論如何都必須思考它在舞臺上要「可被搬演」,因為如果它不可搬演其實就沒有意義,所以我覺得這幾個劇本它們的共通性可能都是如此。比如說〈一個教師壞掉了〉,它要講的主題我其實也覺得蠻有趣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很多教師的專業都不受重視,而我自己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做有關「教師權益」的事情,所以我看到這個劇本覺得很有趣。但我覺得最後它其實沒有把彼此的關係扣合得非常好,你會覺得,就像我們剛剛看到很多的劇本一樣,它們都凸顯了一些問題,但它最後又怎樣了?啊,就這樣。所以對很多讀者來講,你勾起了一點共鳴之後卻無法給觀眾更多想像,或無法提供一些省思的空間。如果我們看完這個戲劇之後還是覺得很無奈的話,那不就和我們平常看一些新聞或路透社的消息一樣,沒有任何的建設性,我覺得它可能不是劇本該有的責任,就我自己的觀點。

蔡:其實我後來看了一下,我後來給〈一位老師壞掉了〉的分數沒有很低,我還蠻喜歡它的語言,也覺得它蠻可以演的。但我贊成剛剛丘老師所講的,如果一個劇本的進展要繞一大圈,最後回來又要告訴我們就是這樣,而似乎那個結論又是天天可以在新聞上看到的……其實這個結論不是說不行,它也沒有對或錯,但我覺得可以去思考一下,在劇場說故事的時候,是否能夠更把握這個場域,可以比一般媒體多說一點更真切的東西,或是多挑戰一點東西,可以再去思考一下。我想講的是,其實〈一位老師壞掉了〉〈交叉點〉,就是寫「說話」本身那篇,我覺得都有它的可取之處,但回到大文章結構的鋪寫,就像其他兩位老師所講的,還是缺乏了些劇場性,有點可惜。

高:好,每位剛剛都講完了,因為主辦單位剛剛說我們可以給六個獎,最多六個獎,當然也可以不用給到六個獎,如果各位覺得品質沒有那麼好,甚至五個獎或四個獎你們都可以決定。現在我們按順序來看,可進入決選的目前有六篇,那各位評審看是否六篇都要進入決選?還是只挑五個進入決選?或者我們進入決選後,各位講完排序後我們再看要取六還是取五?

汪:我是覺得六篇。

高:好呀,那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現在只有第一篇和第十一篇是沒有發表過意見的。那在還沒有排序之前,你們可以先講對第一篇〈四月雪〉的想法,或者可以講它是不是你心中的第一名?因為等下就會排序了,你們可以講講最想爭取的作品。

丘:好,我年紀最大所以先講。其實這一次參選作品中有三個是屬於傳統戲曲的劇本,我一開始拿到劇本的時候就看到〈四月雪〉,它的排序是1號。因為我是分開看的,所以我看完這個劇本後有點傷腦筋,我想:「天呀!這樣的程度,這臺大太嚇人了!」我看了之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評了,這麼棒的一個劇本!其實這樣講,我覺得〈四月雪〉蠻像我們說的傳統寫作技巧:雙線結構、兩線交叉,然後在傳統文句的部分,傳統唱腔的部分也安排得很好,而且它環環相扣,然後也有人物內心憂悔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大時代」是很難描寫的,那該怎樣去選擇一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讓它比較好著手,我覺得這是個挑戰。這個劇本用兩組人物,一個當然設定是傳統戲曲裡的人物,另一個是現代的,而最後它的線索其實是有互相扣合的。在看這個作品的時候,相對來說,因為在一般的戲曲舞臺上要去做人性的深掘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小說能做的事情其實戲劇不可以做。小說裡面可以淡筆輕描或用很多筆觸去鋪陳,所以《追憶似水年華》你可以慢慢寫,但你這樣搬到舞臺上觀眾就全跑了,可能也不會有人要買票進來看。我覺得作者很聰明地去選擇了一個大時代當中的小人物,而在這一個大事件大背景下的人,可以去寫出他們彼此間的情感衝突和社會地位的變化……我覺得這會讓我們有一個比較嶄新的思維。我一開始看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就覺得非常精彩,而且也覺得它就是一個感人且吸引人的好故事,再加上從整個寫作技巧來講,不管是現代還是傳統……其實我們講「現代劇場」,我覺得現在真的也不能這樣分,即便是國光或是很多新編的戲也不能這樣分了。我覺得在舞臺上,作者把傳統和現代劇場比較屬於話劇和舞臺劇的部分融合得很好,所以一開始看到這個劇本就非常、非常的驚艷,那正好我想兩位老師也有差不多的想法,對於整個扣合和最後一個突變的結果,我也覺得非常欣賞。所以不管從舞臺性來講、文學性來講或從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來講,我都覺得它是一個很棒的作品。

汪:丘老師其實把這個劇本的好都帶到了,我也非常同意。我也是一開始看劇本的時候就覺得眼睛一亮,我覺得這個劇作家應該是準備很久了,所以出手的時候他就知道他要的,他要的東西就是這個,所以他非常精準地知道他能夠掌握的是什麼,然後我覺得他對於劇場的聲音也顧及到了,他對音樂的使用,把音樂跟劇場的「那個時候」,那個角色跟人物間正好「走到」的那個情境當中,而這又剛好可以扣連時代感,這幾個面向他都顧慮得非常細緻,所以一看就覺得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毫不含糊地在注意他每個可以面對到的面向;而且在作品裡,他連配角都使用得非常好,知道在幾個配角當中,怎樣在適當的時候丟進去插科打諢、怎樣進去可是不會讓整個劇場變得俗套,出來的時候又能繼續維持他原本想要講的基調。然後這幾個角色也不全然是為意識代言,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的位置,比如說姊姊選擇沒有離開,她有她自己的生命考量;一個出去外面闖的弟弟,怎樣經過了好幾個空間轉變之後,在這一個大的歷史或者地理空間中找到一個棲身的角落,而他和姊姊之間又有拉扯,有著斷不了的關係,怎樣引導這個二戰之後整個東亞和亞洲的大格局……所以我覺得他其實已經完全準備好要出手,但又不是一個只想要講歷史的學究,他能夠同時掌握到歷史、劇場和人物,我也一看就覺得這是相當好的作品。

蔡:最後講的好處就是大家都講完了。我覺得看這部劇本就是毫無懸念,看完後就給它一個最高分數。我覺得如果不討論細節的話,一本很好看的書和一個很好看的劇本,對於任何一個人最直接的生理定義就是:你想要一口氣把它看完,而對我來說這就是一本好書,不管是容易讀的書或怎樣,你會想要看完,我覺得就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因為藝術性其實是個人很主觀的事情,但無論如何,這部作品會讓我想一口氣看完。再來我覺得它具詩意又討論歷史,詩意和歷史兩個混合在一起,像剛剛兩位老師講的它不落俗套,我覺得它放大了某一種情懷,姐弟間的情感描述蠻動人的且不狗血,而結尾又把整個故事扣回一個虛和實之間有點模糊的狀態,可是卻又不是故意不講清楚。我覺得作者用劇本的空間帶出一種氛圍,讓我們對歷史的……可能遺憾、傷痛、不滿或是什麼的,他給了一個蠻溫暖的力量,一種沖淡並把它拉長的生理的感覺,對我來說是這樣,所以我蠻喜歡這部作品的。

高:那我們還有一篇,編號11〈爛柯戲夢〉。剛剛初選的時候有兩票,有一位老師沒有投給它。那這位老師先講,另外兩位老師再來補充。

蔡:這樣我就是講來被你們攻擊的呀!我也是剛剛才發現其實11不是我分數最高的幾個,然後我沒有選它,但我這邊寫的是……(低頭看劇本)我很喜歡,我覺得它的文字非常精練且頗具文采,又是京劇新編,但我這邊寫說,在京劇新編上面,我希望可以跳脫更大的框架,然後我第一點寫的是我覺得說教的意味有點太濃了,對我來說。所以當初在第一輪時我沒有選,但我很肯定它在文字上面的精練,它的文字我是蠻喜歡的。

丘:我有選這個劇本,事實上這樣一個題材並不太新鮮啦,就爛柯嘛!可是它後面加了些戲份,所以它其實是兩個段落。從劇本結構來看,我覺得它很有劇場感並都有關照到。而其實我在選這個劇本時有一點小掙扎,因為看了劇本後我腦袋裡就有兩件事:第一個是王安祈老師寫的〈青塚前的對話〉,另一個是魏明倫的〈潘金蓮〉。我覺得它直接讓作者現身,讓劇作家現身,所以會有很多就是「作家自道」,但我覺得有點太刻意了,很多刻痕,比如說在最後作家上場的時候說了一大段話,我覺得不是很好,有點太刻意去描寫這個部分,感覺上不是那麼自然。但從整體架構來講,它有做過去和現在的對照,從以前到現在的變化還有不同。其實以前我們做學術研究,我們常常會寫說這個故事怎麼演變,所謂的「故事流變學」,我們會這樣子去做,但用一齣戲去說這件事情,事實上又是用不同視角再重新詮釋,它有很多結構和後設的想法融入在這個傳統京劇劇本當中,我覺得非常有趣。至於剛剛有說到它很好的地方,我們就先不談了,就如同剛剛柏璋談過的。但我一開始是覺得它其實可以更好,我們會很期待在傳統戲劇中有更多更多很棒的編劇,因為現在傳統戲曲要競爭的對象已經不是傳統戲曲彼此之間,而是所有的藝文類型,它們要在舞臺上競爭的時候,我們必須想要用什麼新的東西去打動觀眾,這是我在看傳統劇本的時候會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所以我覺得作者在做一些劇中人和作者之間那個關係的互動或角色設定時,那個刻痕若可以少一點的話,我覺得會是更棒的。

汪:我發現大家閱讀感受到的點都蠻接近的,我一開始看到它的時候也是想到王老師的作品〈閻羅夢〉,是在這個時代轉換、歷史時空的操演和穿越當中,怎樣重新去看到歷史的翻案。我覺得是蠻有趣的,在京劇的範疇越來越有活力去挑弄歷史,去挑弄長期以來我們覺得不可變動的一些些沈重的美學範制,它大概是接著這一條線下來,我覺得它至少還接得住,所以這樣一個作為學生的作品,我覺得是可以繼續往下寫的,所以我覺得應該要支持。另外,我簡單談一下我的感覺,現在能投稿歌仔戲和京劇劇本的人,他們都知道怎樣掌握文字、怎樣進入那個角色,反而我們看現代戲劇在用比較傳統的東西來想像的時候,他們好像覺得只要有滿腔熱血就可以寫,但我卻覺得很多人都把那個語言給整個忽略掉了。可是在看到這幾個劇本時,不管是歌仔戲京劇和〈四月雪〉,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底子掌握得非常好,對語言的掌握、對聲情和聲韻的掌握,其實都可以掌握得到,我覺得我們反而可以看到這些東西是被保留住而且相當精彩,是可以抓住觀眾的。這條路如果繼續去實踐,然後再更大膽、更勇敢一點的話,我覺得它可以讓我們長期以來覺得京劇就是長什麼樣子的人整個脫胎換骨,變成完全新的,變成蔡柏璋講的「觀眾的可能性」(笑)。

第二輪投票
高:好,謝謝三位老師。那我們現在有六篇,各位也同意,那我們待會排序之後,前三名我們就排前三名,後面三名就是佳作,應該沒有問題。那現在我們就針對這六篇來進行各自的排序吧,六篇編號是1237911


高:好,現在結果出來了,〈四月雪〉是名次最前面的,是大家心目中的第一名,我想這應該沒有任何問題。那第二名有兩篇,因為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獎金不太一樣,所以……

汪:有沒有並列第二名的可能性?這樣子獎金會不會有困難?因為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獎金不太一樣。

高:可以並列兩個第二名,就不要第三名這樣,各位覺得呢?可以討論,還是就這樣,照票數的結果就是兩個並列第二名,就不要有第三名。

汪:目前第三名的是編號2,但有人給它排第6

蔡:所以你們要再說服我嗎?如果沒有的話就兩個都第二好了。

丘:還是有作者在場要為自己爭票?

高:不行啦,那如果沒有在場的不是很不公平嗎?所以我想各位自己覺得,因為主辦單位覺得獎金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各位可以考慮,有沒有要分出二和三,還是兩個都並列第二?

丘:你覺得他們兩個同質性很高嗎?

蔡:因為我的第2名是給現代戲,所以我沒有想要改動我決定的原因是……就像剛剛汪老師講的,我覺得寫傳統戲曲的同學,普遍文字是比寫現代戲劇的同學具備更多精煉度,所以基於任何立場都應該要鼓勵並維持這種文字精煉度,但如果這樣想的話我也會覺得,其實寫像現代語言這類結構性的東西,它看起來很輕盈,它沒有所謂複雜的深度在裡面,但它其實也不是容易寫的事情,所以我會把前面比較高的分數給我覺得文字掌控度比較好的編號79。所以我的第1234名沒有想變動。對我來說我不會去變動編號11的名次這樣子,這是我的回答。

高:因為他很怕傳統戲曲越來越跑出來。(眾笑)

汪:我覺得蔡柏璋是對小劇場、現代劇場有相當多的期許,因為其實它(現代劇)的語言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它太日常生活、太平易了,所以我們可以很敏銳地感受到作者對語言的使用好不好,這個東西反而變成是看似簡單,但其實一出手就要有非常精準的掌握,所以在這個期許上,我覺得還是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這幾個現代劇本都還是有一點進步空間。

丘:我想如果主辦單位獎金沒問題的話,我還是贊成是並列(第二名),因為這兩個劇本還是不同類型的劇本,因為從歌仔戲的審美和〈爛柯戲夢〉也就是京劇的審美,他們本身是不太相同的,所以不太相同的審美他們會有不同的標準,那剛剛柏璋也有提到他本身是劇場工作者,所以對於傳統的舞臺劇會有比較多的情緒,所以你剛剛說你的第2名不會動第4名也不會動;那對於傳統戲曲的審美如歌仔戲的審美,剛剛也講到它和京劇的審美是不太一樣的,所以或許我們會有一些出入,可是我覺得如果站在一個獎勵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他們兩個本來就不該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去秤啦,如果今天它是在傳統戲曲的一個比賽,那他的審美應該是不同的,所以最後投票出來的結果是兩個票數相同,我還是建議如果可以的話是並列(第二名),這是我的想法。

高:那蔡老師?

蔡:請問並列的話就會有兩個第二名,沒有第三名嗎?

丘:沒有。

高:所以剩下的就是佳作。其實我本來有想說是不是有第三名然後少一個佳作,但主辦單位有獎金上的考量。

蔡:我贊成並列,但我還是要講我覺得很可惜〈婚姻諮詢〉沒有跑到前三名。(眾笑)就這樣子,一個心情的抒發。

汪:所以就是寫當代語言的敏感度其實要再繼續精煉,繼續加油,能夠像蔡柏璋一樣表現這麼好就可以進入前三名。

蔡:你不要把我扯進去!

汪:我也同意就這樣(並列),我覺得他們各自都找得到各自對觀眾的吸引力,所以其實這兩種(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沒有分。

高:好,那我們就宣布吧!第一名就是〈四月雪〉,第二名是〈極月山莊〉和〈爛柯戲夢〉並列。然後剩下的佳作是編號3〈關於青春,我想說的其實是……〉,還有〈婚姻諮詢〉以及〈年夜飯〉,最後那個就不按名次,就是並列佳作。那現在可以讓主辦單位公佈一下得獎者。最後,有沒有人想要發問的?在公佈得獎者之前。在場的五位觀眾有沒有想要提問?有作者在現場嗎?

宣讀得獎名單
佳作〈關於青春,我想說的其實是……〉:戲劇系畢業生馬藝瑄
佳作〈婚姻諮詢〉:戲劇五鄒和坤
佳作〈年夜飯〉:戲劇所碩二蔡志擎
貳獎〈極月山莊〉:EMBA張宜菁
貳獎(並列)〈爛柯戲夢〉:戲劇所碩二馬雋
首獎〈四月雪〉:戲劇系碩四林孟寰

高:那在場有沒有作者在?首獎作者在不在?不在。那並列第二名的在不在?在的話舉手一下沒關係。有,馬雋是寫〈爛柯戲夢〉的作者,那可以講你的創作心得或心路歷程。

〈爛柯戲夢〉作者發表心得
馬雋:那先謝謝老師們的肯定,其實這個劇本我自己也意識到老師講到那些有些說教或是刻意的部分,因為我是一個受傳統戲曲美學和文化影響非常深的人,可能在寫的時候,我自己有感受到可能是被我以前受的傳統影響給束縛住,而且這個是我的第一個劇本,所以其實對一些劇場性的部分我不是特別有把握。我想謝謝老師給我的肯定,然後針對戲曲編劇這部分,我也很開心看到前面三個都是戲曲,讓我覺得很欣慰,我也很希望會有越來越多人在戲曲編劇這一塊努力,謝謝。

眾人:恭喜!(鼓掌)

高:那有沒有其他聽眾要講話?沒有的話,我們就謝謝三位老師,我必須要先講,其實這一次請評審講這麼多話,最大的理由除了我們篇數不多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年我們在重新籌備文學獎的時候,都會考慮是否要設劇本組,因為每次投稿的量都不多,又有傳統戲曲和現代劇場的分別,因此曾經想過要不要分開或者乾脆兩年辦一次,但後來還是堅持每年辦,是因為考慮到臺大有戲劇系,然後更重要的是,我們覺得這應該要鼓勵,所以如果評審都能對每個作品講一講感想會鼓勵更多人投入創作,我覺得最大的優點在這裡。今天各位評審講了很多,給了很多意見也互相補充,真的非常感謝各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